目录:
类别:
其他
作者:
吕思勉字数:799更新时间:23/03/24 11:58:42
出版序
一 楔子 001
二 宦官 005
三 外戚 015
四 黄巾 023
五 历史和文学 033
六 后汉的地理 037
七 董卓的扰乱 045
八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057
九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073
十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081
十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 093
十二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107
十三 替魏武帝辩诬 121
十四 从曹操到司马懿 133
十五 替魏延辨诬 141
十六 姜维和钟会 151
附录一 后汉的盛衰 161
附录二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169
附录三 晋初的形势 177
附录四 后汉的乱源 185
附录五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191
附录六 袁曹成败 201
附录七 论魏武帝 211
附录八 君与王之别 217
附录九 诸葛亮南征考 221
附录十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227
相关资料 出版序
出版序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字诚之,今江苏常州人。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开始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上海光华大学等校任教。吕思勉先生在常州府中学堂教书时,为历史学家钱穆业师,钱穆在《师友杂忆》中写道:“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吕先生知识渊博,在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朝代的更替,更有历史的细节。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如今很多人都是通过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来了解的,这就难免出现偏差与误读。艺术需要情感的刺激和情节的渲染,于是戏说、想象的成分就少不了了,可研究历史要的却是真凭实据。本书是吕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将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等,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并提出对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不可完全相信的观点,认为读史要审慎对待各类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历史的真相。
吕先生治史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而且态度非常谨慎,当证据不足时,从不妄做结论,而是留待来者。因此本书也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另外,在本书附录中还收入了吕先生其他著作中有关三国历史的部分,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吕思勉对三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