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类别:
其他
作者:
〔清〕侯方域字数:4796更新时间:23/03/24 12:03:49
我私下听说,有德行的人处世立身,不应自我宽容而对别人却苛求责备,从而反对别人的政治主张。如今阁下对于我,可不是这样,愿为阁下陈述之。
阁下是我的父辈,神宗末年,跟家父一起在朝廷任职,想处得颇为融洽。而后虽然始终想为阁下效劳而不能,阁下自己应当追忆其中的原委,不必我再赘述。家父被削职归里时,我还年少,每次侍奉左右,家父没有不忆念阁下的才华,而整日嗟叹惋惜不已。到我年纪稍大一些,开始懂得读书上进,便前往金陵寻朋访友。临上路时,家父为我送行并叮嘱说:“金陵有位御史名叫成勇,虽然对我来说是后辈,但我内心却很器重他。你到金陵后,应当以他为师。还有一位老朋友方孔炤,你应当带上名片去拜访他于床前。”谈话中未提及阁下。待我到了金陵,成勇公已因得罪朝廷而离开了,仅见到方公,而他的儿子方以智,是我的故交,因此朝夕相处,过往密切。阁下和方公都是我的父辈,理应前往拜谒,然而我却不敢,阁下应当自己追忆其中的原因,不必我多言。如今阁下却责备我与方公情深意厚,而对阁下疏远。噫,也太过份了!
有一天,忽然有位王将军来拜访,态度十分谦恭。以后每次来到,总要邀我写诗,得到之后,总显得那样高兴,然后为我买酒和邀请歌妓演奏,并呼来游船,带上登山的鞋,一起游山玩水。态度极其恳切,连续多天而无倦色。起初我不了解他的目的,后来因生疑而追问王将军。于是,王将军屏退左右告诉我说:“这都是因为阮大铖希望与你结交的缘故。阮大铖近来正受到诸位的辱骂,希望你再和好友陈定生君、吴次尾君说情,幸能略加洗刷。”我严肃地辞谢他说:“阮大铖身居高位,又不缺少贵宾佳客,足以供自己玩乐,哪里需要用上这二、三位书生呢?如果我把你们的要求说给陈定生、吴次尾听,一定会再次被他们两位所拒绝。假若我私下独自和阮大铖交游,只怕对阮大铖又毫无益处。八天来承蒙尽心款待,可谓情深意厚,然而却不得不一刀两断。”这一切我平心思量,自以为并无过份之处,而阁下却一直感到怨怒不已,那我的确无法逃避其罪责了!
昨天夜里刚刚睡下,杨文骢县令敲门进来对我说:“左良玉的部队将要到来,都城里人们惶惶不安,阮大铖在清议堂扬言说,你跟他是老交情,而且和他内外相接应。你为何不赶快离开!”我才晓得阁下不单怨怒而已,而且怀恨在心,欲使我灭族而后快。我和左良玉固然是老相识,但已遵照熊尚书的教诲,写信制止他东下,可他的心事尚不得而知。倘使他冒犯朝廷,那就是贼;如果我的确在内接应,也同样是贼。有志节操守的人都略知礼义,何至于心甘情愿作贼!万一有这样的人,必定是那些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犹如往昔魏忠贤的干儿义孙之流,无计可施,或许出此下策,而我岂是这种人?为何阁下给我罗织如此深重的罪名!
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阁下常常表示希望结交天下名士,却反复无常坐失机会,以至于嫁祸于人使之灭族,这是很违背初衷的。倘使一旦回忆天下名士之所以远离阁下的缘故,未必不感到后悔,感到后悔则未必不改。果真感到后悔而加以改正,只要静待数年,阁下的心事未必不会显露出来。心事果真显露之后,天下名士未必不会接踵而来。我果真见到天下名士接踵投靠到阁下的门下来,也一定尾随在后,陪礼谢罪,恐怕还不为晚。阁下何至于筹划出如此阴险毒辣的下策!由于遭受战乱,我如今已无家可归。如乘上小舟浪迹江湖,安置一己之身并不难。只痛惜阁下已萌生忌恨之心,要是长久隐居民间则已,万一又得志上台,必将杀尽天下之名士,来报复你以往的积怨,那末这就使天下名士终于不再投奔阁下之门。而后代操笔著书以评论阁下的人,也不可能象我这样写得文词谦恭而意思委婉了。我暂且离开这里,可以什么也不说,然而只恐阁下不能明察原委,以为我对长者态度傲慢,所以才敢于向阁下坦露自己的恳切之情,言不尽意。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人。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祖侯执蒲官太常寺卿,其父侯恂曾先后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二叔侯恪官国子监祭酒。
侯方域生有异质,侍父京师,多为贤公卿所赏识,称他“强记可比汉张安世,干局可比唐李文饶。胡介祉在《侯朝宗公子传》中称他“生而颖异,读书尝兼数人”“为文若不经思,下笔千万言立就”。他与魏禧、江琬被称为清初三大文学家,其文恢奇雄健,被誉为宋以来“中州数百年一人而已”。侯方域倜傥任侠,与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为天下持大义者”的“南明四公子”。他与陈贞慧、吴次尾作《留都防乱公揭》,历列阮大铖之罪,声震南都。曾醉登金山,指评当世,临江悲歌,被誉为周瑜、王猛。他与同里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组织雪苑文学社,切磋文事,被誉为“雪苑六子”。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22岁的侯方域去南京应试,经张溥、夏允彝和陈贞慧介绍,与秦淮名伎李香君相识。香君以身相许,“设誓最苦”,誓词由陈贞慧保存。方域作诗赠李香君,香君自歌以偿之。
魏忠贤的干儿子阮大铖因《留都防乱公揭》而敛迹牛首,恨无出头日。知方域至南京,以方域与复社名士陈贞慧、吴次尾友善,且大铖与侯恂为同年进士,借世交,想结交侯方域,并通过王将军去拉拢方域,请方域为之说项,此事被香君识破,阮大铖阴谋未能得逞,从此阮大铖对侯方域、李香君一直怀恨在心。
七月,侯方域人试,举南雍第三人,以策语触讳而落第。冬,侯方域还里,李香君在桃叶渡为侯方域弹歌送行。返里后,以高阳酒徒自居,与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举社事,饮酒赋诗,感愤时政,啸傲乡里。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侯执蒲病故,侯恂因父丧,带罪出狱,丁忧家居。秋,侯方域奉父命前往江南建德乞铭于原刑部尚书郑三俊。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侯恂归京师狱。三月二十七,李自成农民军破归德。从兄侯方岩率家丁斩关逃出,后又伪袭起义军旗号,出人城中,救城中亲属。侯方域得免。祖母田氏、三叔忭妻刘氏、四叔恕及妻朱氏、五叔虑被杀。从祖侯执中及从叔忻、恒、棕、怡、恬、怙及兄弟辈方镇、方弼、方将、方度、侄方来子睃等皆死于战乱。侯氏一门死加余人。社友吴伯裔、伯胤、徐作霖、张渭、刘伯愚亦被杀。方域所刊文章数百篇及西园翰墨尽焚于兵火。方域随家人北渡黄河,避乱曹南。未几,移居南京。
六月,侯恂出狱,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丁启睿总督保定、山东、河北、湖北等七镇军务,解汴围。方域由南京回河南随父军中。至开封北陈桥,侯恂召诸将来会,或至或不至。侯方域向侯恂献计曰:“今赐剑久虚不用,愿破文法。斩许定国以明军法,事办威立。令保定巡抚杨文岳,山东巡抚王永吉率师扼黄河,使李白成不能北渡;风阳抚臣马士英、淮徐抚臣史可法率师扼江淮,遏李白成南冲;陕西督臣孙传庭塞潼关,遏李自成归路;父帅赴左良玉军鼓励将士出师,与孙传庭合兵夹击,使李白成腹背受敌。进,无所拔;退,无所据。以百万之众蚕食中原千里无人烟之地,不出一年,内变必作,大功可成。”侯恂大骇,斥曰:“如此是我先跋扈矣。小子多言,不宜在军。”于是将侯方域赶走。冬末,以侯恂不即救汴而罢官。侯恂买舟南下,避难扬州。方域与兄方夏携家迁往嘉兴,方域还寓南京。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左良玉避李自成军,拥兵二十万由武昌东下九江,以粮尽,欲趋南京就食,南都大震。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知方域与左良玉有世谊,请方域去良玉军止之。方域以为不可,仍假借父名写信派人至左良玉军。左良玉得书止其军。阮大铖借机陷害侯方域,方域作《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诋大铖,遂携妻儿流寓宜兴,依陈贞慧而居。与陈贞慧常同读于陈氏“文杏斋”。同年夏,岳父常维翰下葬,方域返里,为岳父撰《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八月,侯恂被逮入狱。仲兄方夏去北京营救父亲,侯方域由吴人越,省亲于嘉兴。是年,方域妻常氏生女于宜兴,后嫁于陈贞慧四子陈宗石。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北京。五月,清兵人北京,五月十日福王在南京即位。秋,马士英、阮大铖向东林、复社人士进行报复,缉捕方域父子,侯恂逃往徽州。九月,侯方域潜人南京,时值阮大铖大兴党人狱,逮复社诸子,造“十八罗汉”、“七十二金刚”之目,妄图将异己一网打尽。吴次尾因锦衣卫梅惠连事先报信,逃离南京。方域送至燕子矶,并有《腕子矶送吴次尾》诗。阮大铖复逮方域,方域避练国事官邸匿夹墙中得免。与练国事少子练贞吉订交。逃离南京日,练贞吉置酒送别,方域慷慨悲歌,醉后留诗为别,遂流亡吴越。冬十月,清世祖福临即位于北京。命多铎经略江南。南明治“从贼之狱”,仿唐制六等治罪,侯恂列四等。其间刘泽清多次上疏,请严缉方域父子。方域流亡浙江。十二月,阮大铖令缇骑下吴、越捕方域,方域匿于苏、松巡抚张凤翔幕府得脱。不久又去扬州依史可法。史可法署方域为高杰军之监纪推官,从高杰军北征,经略中原。
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方域随高杰军驻归德。高杰不听侯方域劝告。十一日夜,高杰被许定国所杀。侯方域归里后,不久去徽州省父,假道宜兴,探其妻儿。王御史阿阮大铖意,责令浙、直督府追捕方域。侯方域在陈贞慧家被逮。此时方域妻常氏与陈夫人置酒定婚约,以三岁女妻陈贞慧二岁四子陈宗石。侯方域被押解南京。四月初九,侯方域出狱,投扬州,人史可法幕府。史可法见扬州事不可为,促方域离扬州逃生去徽州。方域离扬州去泰州,再人兴乎军,图有所为。四月二十四日,清破扬州,史可法死,清兵屠城10日。五月,兴平伯刘泽清降清,贾开宗辞军归隐,侯方域亦渡江再人南京。兴平降将留方域,并请授以清官,方域辞不就。六月,侯方域去泰州。七月,曾与兴平监军王相业一同屏居,共盟不降。是年秋,方域去南京。九月,见明王朝恢复无望,便生归乡之念。侯方域在南京栖霞山寻香君当在此时。冬十月一日,侯方域动身回故里。归里后,居住在商丘城西南老家(今郭村乡袁店)村西草堂,派家人去江南探听消息,并寄诗陈子龙。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南明隆武帝遣将分道出兵,以郑鸿逵为大元帅,出浙东,郑彩为副元帅去江南。既出关,不行。未几称饷绝而还。同年夏,方域得南方消息,愤而作《黔虎行》诗讽之。五月,侯恂自江南归里,筑南园而居之,方域遂随父居南园。
侯方域性豪爽。有一举人去京会试,在商丘附近被劫,不能赴京。方域闻讯后,立即予以资助。并急卖一庄,得千余金,遂令侍从于商丘四郊打听,凡进京会试举人,不问相识与否,皆给予资助。一时义声震四海。
顺治七年(1650年)春,三省督府张存仁访侯氏父子于南园,方域为条陈《剿抚十议》。八月初,河南巡抚吴景道,知方域“豪横”,又以布衣参与弘光将帅军事,将案治方域及侯恂。被罢官在家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从中调解,与吴道景说:“公知唐有李太自,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景道笑而止。有司令方域应河南乡试方解。是秋,方域与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重修雪苑旧社。
顺治九年(1652岁)夏,侯方域筑壮悔堂,并做文记之。秋,方域将古文辞进一步整理装订,命名为《壮悔堂文集》。九月,徐作肃为之序。继文集之后,又对诗进一步整理,将少年时的《晋斋诗集》重新删削,存诗43首,编为一卷。将崇祯十二年(1639年)后诗作编为三卷,共四卷,名为《四忆堂诗集》而付梓。侯方域作文记之,贾开宗、宋荦为之序。九月末,侯方域携带《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去江南。至南京作短暂停留,又至镇江,继而游江阴。在江阴见江南总督马国柱荐江南文人启事,首以吴伟业姓名登之。方域曾寄书劝吴伟业终隐不仕。方域死后,吴伟业在《吊侯朝宗》诗序云:朝宗,“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其诗有“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句。
侯方域这次江南之行,主要是去宜兴访陈贞慧。所以,在宜兴时间最长,创作的诗文最多。此外还先后游访了苏州、嘉兴、金坛、常州等地。年底返里,居壮悔堂。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方域病重,有司仍逼他应试。十二月十三日病故,终年三十七岁。十年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九月十八日葬于商丘城南十里侯氏南园。侯方域娶东平州太守常维翰三女为妻,生二子一女,长子晓,次子皙。女嫁陈贞慧四子陈宗石。据侯氏后人说,李香君曾生一子,因身份低贱,随其母姓,未能载入《侯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