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吐蕃追之。行且战。并洮水,奏石门,关

类别:其他 作者:吕思勉字数:924更新时间:23/03/24 12:13:22
塞北部族,强者为沙陀,大者则奚、契丹也。安禄山之强,与奚、契丹剧战斗,两蕃尝遭破坏,又其众多入中国,故一时寡弱。畏回纥,常臣属之。《新书·安禄山传》:广平王俶向长安,张通儒等裒兵十万陈长安中。贼皆奚,素畏回纥,既合,惊且嚣,遂败。盖是时之奚、契丹,尚非如回纥之习于战斗也。《旧书·张仲武传》言:奚、契丹皆有回鹘监护使,督以岁贡,且为汉谍。仲武遣裨将石公绪等谕意,两部凡戮八百余人,可见回纥待属部之酷。一旦土崩,诸部遂莫为之辅,绝无如西州王众之于耶律大石者,亦以此邪?然于中国,朝贡亦不绝。见新旧《书》本传。《旧纪》于大历七年(772),十二年(777),元和二年(807),十年(815),十一年(816),十三年(818),长庆四年,皆书奚、契丹入贡。开成二年(837),会昌六年(846),则仅有契丹。故事,常以范阳节度使为押奚、契丹两蕃使。自至德之后,藩臣多擅封壤,朝廷优容之,彼务自完,不生边事,故二蕃亦少为寇。每岁朝贺,常各遣数百人至幽州。则选其酋渠三五十人赴阙,引见于麟德殿,锡以金帛,遣还。余皆驻而馆之。率为常。《旧书》本传。此时实奚、契丹休养生息之好机会,其坐大盖由此也。《新书·契丹传》曰:天子恶其外附回鹘,不复官爵渠长。会昌二年(842),回鹘破,契丹酋屈戍始复内附。拜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于是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易回鹘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旧书》云:会昌二年九月,制契丹新立五屈戍,可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上言:屈戍等云:契丹旧用回纥印。今恳请闻奏,乞国家赐印。许之。以奉国契丹之印为文。上云五屈戍,下云屈戍等,则屈戍乃称号,非人名,《新书》实误,《辽史世表》以屈戍当彼中传说之耶澜可汗,亦非也。奚犯塞时较多。见新旧《书》本传。《旧纪》,贞元四年(788),十一年(795),元和五年(810),皆有奚入寇之事。然元和元年(806),其君梅录尝身入朝,拜检校司空,归诚郡王。《新书》本传。《旧纪》作饶乐郡王。三年(808),又以部酋索低为左威卫将军,檀、蓟州游奕兵马使,没辱孤平州游奕兵马使,皆赐李氏。而回鹘平后,未尝受封印如契丹,则其势已稍弱于契丹矣。奚五部,契丹八部,则契丹部众,本较奚为盛;此时契丹文明程度,似亦稍优于奚;故其后奚遂为之隶属矣。 第五节 吐蕃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