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唐中叶后四裔情形
类别:
其他
作者:
吕思勉字数:1219更新时间:23/03/24 12:13:48
第一节 东北诸国
唐自天宝已后,内乱纷纭,已无暇复及域外之事。然其余威振于殊俗者既久,故四方诸国,来朝贡者尚多,而其文教之渐被于东方者为尤广焉。
句丽、百济亡后,半岛三国,已仅余一新罗。新罗自法敏而后,国势日盛。传三世至兴光。开元末,唐始明与以水以南之地。《册府元龟》有开元二十四年(736),《新罗王谢江以南敕令新罗安置表》,新旧《唐书》俱失载。兴光亦助中国,败渤海海上之师。盖其极盛之时也。又三传至乾运,为其相金良相所弑,国运始衰。乾运之死,事在建中四年(783)。《新书》本传但云乾运死无子,国人共立宰相金良相,据彼国史籍,则乾运实为良相所弑也。《传》又云:会昌后朝贡不复至,盖以其国衰乱之故?唐末。王族弓裔,起于铁原。今江原道铁原府。后为其将王建所替。又有甄萱者,起于完山,今全罗道全州。亦为建所并。新罗遂降于建。建奠都松岳,今京畿道开城府,号其国曰高丽。《旧五代史·高丽传》曰:唐高宗分其地为郡县。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盖唐于水以北之地,至末年始明弃之也。《新五代史》本传云: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923),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932),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通鉴》梁贞明五年七月云:初唐灭高丽。天祐初,高丽石窟寺眇僧躬乂聚众据开州,称王,号大封国。至是,遣佐良尉金立奇入贡于吴。据《考异》,说出《十国纪年》。龙德二年(922)云:大封王躬乂性残忍,海军统帅王建杀之自立,复称高丽王。以开州为东京,即开城。平壤为西京。建俭约,国人安之。躬乂即弓裔,据彼国史籍,弓裔初尝为僧也。观复称高丽王之语,似弓裔亦尝以高丽自号,故史讹为高氏欤?天福元年(936)云:高丽王建用兵击破新罗、百济,甄萱以百济自号,彼国史家,称为后百济。东夷诸国皆附之,有二京、六府、九节度、百二十郡,则全有半岛之地矣。《新史》言建及其子武,武子昭三世,终五代常来朝贡。其立也,必请命中国,中国亦常优答之。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铸钱,昭遣使者贡黄铜五万斤云。
新罗、高丽之人,入中国者甚多。新罗:开元十六年(928),曾遣子弟入太学学经术。至开成五年(840),鸿胪寺籍其告哀使者、质子及学生岁满者还国,凡百有五人云。兼据新旧《书》本传。《新书·百官志》:崇玄署,新罗、日本僧入朝,学九年不还者,编诸籍,此其以朝命来者也。其人民自来者:郑保皋言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自海路来;《新书·地理志》:奚州中有归德州、归义郡,总章中以新罗户置,侨治良乡之广阳城,则自陆路来者也。《旧书·李巨传》:巨母为扶余氏,可见其人之入中国者,皆婚姻相通。又《浑瑊传》:吐蕃劫盟时,有大将军扶余准陷于贼。《新书·韦贯之传》:金忠义,新罗人,以工巧幸,擢少府监。《经籍志》:别集类有崔致远《四六》一卷,《桂苑笔耕》二十卷,高丽人,宾贡及第,高骈淮南从事。则其入仕籍者,亦不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