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二节,第十三章第十三节。然则中国之见屈于
类别:
其他
作者:
吕思勉字数:770更新时间:23/03/24 12:14:08
世惟自足于中者,不待炫鬻于外。汉宣帝时,呼韩邪单于来朝,诏公卿议其仪。丞相霸、御史大夫定国议:其礼仪宜如诸侯王,位次在下。萧望之以为“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使匈奴后嗣,阙于朝享,不为叛臣。”天子采之,下诏曰:“盖闻五帝三王,教化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匈奴单于称北蕃,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诏书所称,义见《书·传》,亦经说也。唐世,此义犹有存焉。《新书·高丽传》:高祖谓左右曰:“名实须相副。高丽虽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裴矩、温彦博谏曰:“辽东本箕子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国与夷狄,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乃止。高祖之言善矣,矩、彦博之意,亦谓故封不可由我而失,非谓凡荒外政教所不及者,皆当责以臣礼也。《大食传》:开元初,遣使献马、钿带。谒见不拜。有司将劾之。中书令张说谓“殊俗慕义,不可置于罪。”玄宗赦之。使者又来,辞曰:“国人止拜天,见王无拜也。”有司切责,乃拜。张说之言,亦与清世龂龂争公使跪拜者,大异其趣矣。薛《史·周恭帝纪》:显德六年七月,尚辇奉御金彦英,本高丽人也。奉使高丽,称臣于其王,故及于罪。何其褊欤?
外族演进迟,其俗乃有足与中国古俗相证者。《新书·吐蕃传》:其君臣自为友,五六人曰共命。君死,皆自杀以殉。此秦穆之所以杀三良也。《旧书·波斯传》: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共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与清世建储之法,若合符节,事相类,所以处置之者自亦相类,固不必其相师也。
第二节 封建
封建之制,秦、汉而后,久已理不可行,而亦势不能行,而昧者犹时欲复之。其说亦可分二等:晋初之议复封建,犹有为天下之意也,至唐则纯乎视天下为一家之私产而欲保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