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共产主义的文化教育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工具之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2587更新时间:23/03/24 12:19:46
如《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必须在斗争中劳动中实际工作中去学习。离开了斗争劳动与实践,专拿书本 来读,是说不上共产主义教育的。” 尽管如此,这些法规条例还是力求把共产主义教育同具体的教学实践 结合起来,使之落到实处,而不使其成为空洞的高超的口号。在法规条例中, 强调改善教学方法,正确安排课程,力求教给学生更多更切合需要的文化科 学知识。以初级小学、高级小学的课程设置为例: 国语——“初级小学国语课,应包含政治(最浅易的叙说革命常识、 乡土地理、革命历史等)及自然(浅易的叙述理化及生物、生理卫生的常识), 同时必须在初级小学的三学年中教授儿童以最简易的叙述文的作法,使初级 毕业时,学生能自动的写作简单语句的短文。”“高级小学的国语,仍应包含 政治及自然的教材,增加议论和批评的成份,同时必须在高级小学的二年中 教授儿童以初步的议论文的作法,使高级毕业时,学生能自动的写作最浅易 的短篇文字,尤其是应用文(如信函、路条、短篇议论文等)。”①.. 算术——“初级小学的算术应教完整数加减乘除四法及诸等数、因数 以及小数的最初阶段。”“高级小学的算术至少应学完百分数,小数,分数, 开方及比例,并给以最浅显的几何学知识,且必须教授簿记(记账)、会计 等实用科目的简单方法。”②.. ①②《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社会与科学常识——“高级小学添设社会常识及科学常识两种科目: (一)社会知识课,应包含有系统而最浅易的历史、地理及社会关系的常识, 从社会现象的叙述,逐渐引导到时代及地域的普通概念,以及社会经济和阶 级关系等的观念。(二)科学常识课,应包含有系统而最浅易的理化、生物、 生理卫生的常识,从具体的自然界现象的叙述,逐渐引导到最浅显的科学公 律的概念。”①.. 应该说,这些课程的设置和要求,是符合苏区的实际情况的。 师资不足,是苏区发展教育事业中的一大困难。为此,瞿秋白主持下 的教育人民委员部,把发展苏区的师范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维 埃教育法规》全面地规划了建设师范教育的蓝图。不但建立了修业期为一年 的高级师范学校,修业期为半年的初级师范学校,还建立了修业期为三个月 的短期师范学校,在寒假暑假期间还开办小学教员训练班,以利现任或将任 列宁小学教员进修。各级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教育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 “在许多专门学校里面,妇女占着极大的数量”,“在许多学校中,妇女充当 教员、教委主任,直至校长”①。 ①王昌期:《苏区教育的发展》,《红色中华》,1934 年9 月29 日。 建设一支革命的有文化的教师队伍,就要解决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 在五十万敌军压境,阶级斗争极端尖锐的时刻,教育部门也有反革命分子和 阶级异己分子的破坏和叛变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瞿秋白一方面强调要提高 警惕,反对那种“不问有无知识,乱用一些地主富农来当教员,甚至办教育 干部学校和训练班的时候,专门招收一些富农地主,连只认得几十个字的也 收纳“①的错误作法。他质问道:“我们有这些精力和财力来栽培干部,为 什么不栽培工农子弟和劳动妇女,而要去教育这些无知识的富农地主!”②.. 另一方面,瞿秋白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反对“左”的错误。他明确地说: “教育方面需要利用一些旧知识分子,其中有些地主富农或是他们的子弟, 这个政策并用不着改变。”③又说:“忠实于苏维埃,服从苏维埃法令的旧知 识分子,我们仍旧把他当作苏维埃职员看待,我们还是要督促他们,勉励他 们积极的工作。”④在各类学校的章程中,几乎都这样明确地规定了对于知 识分子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不容易了。 ①②③④《阶级战争中的教育》。 国立苏维埃大学是一所干部学校,是以造就苏维埃建设的各类高级干 部为任务的。 瞿秋白以教育人民委员兼任苏维埃大学的校长,徐特立任副校长。1934 年4 月1 日,苏维埃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苏区党团中央局及红军大学代表出席了典礼。瞿 秋白、张闻天、朱德等先后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瞿秋白说:“大学开学的战 斗任务,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苏维埃革命,供给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干部人材。 每个学生同志,都应深刻的了解自己伟大的使命,努力学习,努力参加实际 的社会工作,遵守纪律,严厉禁止一切地方观念以及开小差的行为,为中国 的苏维埃革命运动而斗争。”①.. 苏维埃大学在7 月间併入中共中央党校,它单独存在了不到四个月。10 月间,中央红军主力开始撤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也随之结束。在 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瞿秋白对苏区教育事业,倾注了心血,尽了自己的最大 努力。据徐特立回忆说:“他对教育工作十分负责,苏大住校直接负责者是 我,但他关于政治教育每一课程,每一次学习的讨论的题目他都加以原则指 示。他那样衰弱的身体,在十分艰苦生活环境,由于他认真工作,一切困难 他都忘却了,精神上表现着十分愉快。”②.. 在瞿秋白和其他同志的领导下,中央苏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 绩。1934 年3 月间,江西、福建、粤赣、瑞金等地有列宁小学三千一百九 十九所,学生约十万人;补习夜校四千五百六十二所;识字组二万三千二百 八十六个,组员仅江西一省约达十二万人;俱乐部有一千九百一十七个,参 加活动的固定会员就有九万三千多人。苏区多数学龄儿童进入了学校,不少 劳动人民摆脱了文盲之苦。③ ①《红色中华》第170 期,1934 年4 月3 日。 ②徐特立:《回忆与秋白同志在一起的时候》。《忆秋白》第322— 323 页。 ③王昌期:《苏区教育的发展》,《红色中华》1934 年9 月29 日。 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时间是短暂的,领导教育工作的时间尤其少。但 是,作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他在教育事业上作出的贡献,将长留在党和人 民的心中。 主编《红色中华》 瞿秋白在担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同时,还担任《红色中华》报的社长 兼主编。①①前任主编沙可夫因病于1934 年初去苏联疗养。 《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 年12 月11 日,初为周刊,是苏维埃临时中 央政府的机关报;后改三日刊,双日刊,成为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全国总 工会、青年团中央的联合机关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 张中央级的铅印大报。发行量最多时达到四万多份,发行到各个革命根据地, 即使在偏远的山区和国民党统治的大城市,也可以见到《红色中华》报。 早在1933 年7 月,瞿秋白在上海期间就根据他对《红色中华》的研究 心得,写了《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发表在《斗争》第50 期。文中 对党的报刊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红色 中华》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