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2684更新时间:23/03/24 12:19:49
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 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在一九三五年六月也英勇地 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再过十年,1955 年6 月18 日,秋白殉难二十周年忌辰,中共中央在北 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他的遗骨安葬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中共中央宣传部 长陆定一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士。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 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 中共中央反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愿,给予瞿秋白以崇高的评价。瞿 秋白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战斗的一生,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光辉灿烂的一生。这样的人物虽死犹生,百诬无损。他的名字将永昭史册, 万代流芳! 附: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 一八九九年 1 月29 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族中属老二房一支内四房第十六世懋 字辈,谱名懋森,号熊伯(亦属雄魄)。乳名阿双。学名瞿双,后改名瞿爽、 瞿霜,改号秋白。 一九○三年四岁 年底由青果巷八桂堂移居乌衣桥。数月后,再迁织机坊星聚堂。 一九○四年五岁 入星聚堂庄氏塾馆。 一九○五年六岁 是年入常州冠英两等小学堂。 一九○八年九岁 冬初等小学毕业。 一九○九年十岁 春入常州府中学堂预科。 一九一○年十一岁 7 月转入常州府中学堂本科。 一九一一年十二岁 家中生活困窘,迁居城西瞿氏宗祠。 一九一二年十三岁 10 月10 日在宗祠门悬白色灯笼,上书“国丧”,以示反抗袁世凯窃国。 一九一三年十四岁 与同学吴南如、任乃訚、李子宽结诗社。咏菊诗云:今岁花开盛,且 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一九一四年十五岁 家中生活全赖借债维持。 一九一五年十六岁 夏家贫停学,中学未能毕业。 仲秋节债主上门催逼。 一九一六年十七岁 2 月4 日奉母金衡玉命,赴无锡表姐夫秦耐铭处,谋求小学教职。 2 月7 日母在家境绝望中自杀,翌日身死。 2 月9 日奔母丧,自无锡返常州。典屋买棺殓母,停柩于宗祠。旋赴无 锡江溪桥私立杨氏小学任教。一家星散。 4 月5 日清明节。自无锡回常州祭奠母灵。哭母诗云:亲到贫时不算亲, 兰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秋辞杨氏小学教职回常州,在舅金声侣家及宗祠小住。 12 月离常州赴武汉。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学英语。 又赴黄陂表兄周均量家研讨诗词与佛学。 一九一七年十八岁 春随堂兄瞿纯白由武昌到北京,应文官考试,未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9 月考入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自修英语、法语,并研究文学、 哲学。 一九一九年二十岁 5 月4 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为俄专学生领袖,组织和领导俄专同学投 入爱国反帝斗争。 5 月6 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瞿秋白以俄专学生会负责 人身份,参加学联。 6 月在街头宣传时被捕,拘北大法科。旋被释放。 7 月17 日在北京《晨报》发表论文《不签字后之办法》。 9 月15 日于《新中国》第一卷第五号发表译作托尔斯泰的小说《闲谈》。 11 月1 日和瞿菊农、郑振铎、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鼓吹社 会改造。1920 年5 月,被京师警察厅封闭。 共出版十九期。 一九二○年二十一岁 3 月16 日为《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撰序。 3 月北京大学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瞿秋白参加了研究会。 8 月5 日《人道》月刊创刊号出版。旋停刊。 10 月16 日应北京《晨报》馆和上海《时事新报》馆的聘请,和俞颂华、 李宗武以特派员身份,由北京启程赴苏俄考察。 11 月7 日参加哈尔滨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盛会。 11 月21-22 日访问中东路俄国工党联合会会长国耳恰阔夫斯克。 12 月10 日离开哈尔滨北行。 12 月16 日离开满洲里,进入俄境。 12 月18 日抵达赤塔。在赤塔停留期间访问苏俄远东共和国交通总长沙 都夫、粮食部总长葛洛史孟等人。 本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一九二一年二十二岁 1 月2 日瞿秋白一行访问苏俄远东共和国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克腊斯诺 史赤夸夫。 1 月4 日离开赤塔西行。 1 月25 日到达莫斯科。 2 月5 日参加全俄华工大会,即席发表讲话。 2 月上旬会见《真理报》主笔美史赤略夸夫。结识俄友郭质生。参加克 鲁泡特金送殡仪式。 2 月14 日会见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3 月初到克里姆林宫,访问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 委员会委员长卢那察尔斯基。 3 月8-16 日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参加会议。 5 月到彼得堡参观三天。经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为预备党员。9 月转为正式党员,属俄共(布)党组织。 6 月22 日至7 月12 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 行。瞿秋白和张太雷等参加了大会。会间于7 月6 日见到列宁。 8 月初左肺有病,吐血。 9 月除担任新闻记者外,又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 方大学”)中国班任教。讲授俄文,担任理论课翻译。 9 月16 日与俄友举行中秋聚会。 10 月15 日应托尔斯泰孙女苏菲亚邀请,到清田村访问托尔斯泰邸宅。 10 月写就《饿乡纪程》跋语。 11 月7 日出席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十月革命四周年庆祝会第二次 见到列宁。 12 月15 日肺病严重,进莫斯科郊外高山疗养院休养。 本年开始研究中国文字拉丁化问题。 一九二二年二十三岁 1 月21 日至2 月2 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彼得堡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 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瞿秋白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作翻译。 2 月7 日从彼得堡回到莫斯科,又进高山疗养院。 2 月正式参加中国共产党。 11 月5 日至12 月5 日共产国际在彼得堡(后移于莫斯科)举行第四次 代表大会。瞿秋白出席大会,并为陈独秀作翻译。 12 月21 日离莫斯科回国。 一九二三年二十四岁 1 月13 日回到北京,住堂兄瞿纯白家。 1 月17 日写杂感《最低问题》发表于1 月23 日《晨报》。 春夏之交翻译《国际歌》。 初夏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月刊改为季刊。瞿秋白任主编。同 时主编《前锋》,并参与编辑《向导》。 6 月12 日至20 日在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 起草党纲草案,并在会上就党纲草案问题作报告。 6 月15 日《新青年》季刊第一期发表瞿秋白撰写的《新青年之新宣言》。 6 月下旬在杭州,召集浙江省党、团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 表大会的决议。 7 月1 日《前锋》创刊,发表瞿秋白所写《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各种方式》等文。 夏天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大学任学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7 月23 日写《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一文。 8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代表 中共中央出席大会。 9 月20 日中共上海地委兼区执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改选瞿秋白等 八人为委员。 10 月初赴广州,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 10 月4 日写《赤俄新文艺时代的第一燕》一文。 11 月8 日写《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一文。 11 月24 日写《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 12 月20 日于《新青年》季刊第二期发表论文《自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 12 月任鲍罗廷助手、翻译,参加国民党一大宣言的起草工作。 本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活动。 一九二四年二十五岁 1 月初与王剑虹结婚。旋赴广州。 1 月20 至30 日同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