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十七字数:1987更新时间:21/08/30 15:11:02
哭完之后,宋凝儿坚决要在现在给父母磕头。两老眼睛都哭红了,宋凝儿更是哭得眼睛都红肿了,她跪在父母跟前,大大地磕了三个响头。 她在心里对父母说,爹爹,娘亲,恕女儿不孝。女儿不会嫁给那个男人,请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女儿离开之后,不管在哪里都会想着你们念着你们,为你们祈福。你们一定要长命百岁,过两年,等女儿找到自己的意中人,等那边的人不再追究女儿,女儿再回来向你们请罪。到时候,就算是在祠堂跪上三天三夜,女儿也不会哭一声。 两个老人都以为自己的女儿想通了,心头既是安慰又是不舍,就这样,女儿就要嫁人了。这回头一想,好像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呢。忽然就到了嫁人的年纪了,这样一想,两人对着自己的老伴又是无声泪流。 是夜,月明星疏。 宋凝儿将自己写好的家书放在桌子上,用杯子压着,明天丫鬟一进来一定能看见。 留书上面都说明了,自己只是出去游学一圈,等他们不再逼她嫁给那个陌生剑客,她就会回来。 其实,她是不敢告诉爹娘自己出去江湖上玩一圈,这会让他们担心。而且,她也不敢说她会自己留意自己的夫君,到时候会给他们带回来。她要是这样一说,爹爹说不定会暴跳如雷。 宋凝儿背着包袱,里面的都是她的医书和几套简单的衣服,再有一把防身的匕首和一些钱银。当然她还带了自己自造的一些秘药麻药之类的江湖必用品,幸好她读的书多,知道什么叫做江湖险恶。 出了宋府,她深深看一眼自己长大的地方,里面有自己的父母,从此,她就长大了,要自己一个人照顾自己了。 她有一匹马,这是她十四岁生辰,爹爹送她的礼物。来自外疆的好马,性子温和,很适合她这样的女儿家骑。说起来,幸好自己的父母没有把自己当成闺中小姐来对待。人家家里都是儿女一堆,想来父母的遗憾就是不能再有一个儿子,才让她学了不少男儿之事。一些寻常的武术招式,用来防身也是刚刚好的。 宋凝儿自然打扮成了男人,不然的话,太扎眼了。 她骑着马,背离明天花轿来的路线,一路向东。 踢踏踢踏,幸好月色够好,宋凝儿找到一座烂庙。江湖异志里面都讲,很多时候,行走江湖的人都不能住在客栈里,很多时候会是破庙或者直接就挂在树上过一夜。她没有本事挂在树上过一夜,只能住在这烂庙里过一夜了。 将马儿安置在破庙前庭,宋凝儿小心翼翼走进了破庙。这庙里什么东西都有,还有一些干涸的马粪,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留宿的人的马留下的。稻草什么的东一点西一点,要是她不小心,都不知道会不会猜到什么东西。 宋凝儿手里拿着火折子,进了庙里,她举高火折子就看见一个观音像,很破旧。她口中念念有词,说道,“菩萨保佑,信女借宿一晚。哦,还要求你保佑我的爹爹和娘亲,让他们明天别那么生气吧,对身体不好。” 她找不到蜡烛,于是想到起一堆火。但是她醒来没有起过火,她只能按照书里学来的来做。她找了干燥的稻草,还有几根朽木。将木头都堆在一起,将稻草放在上面,一只手上拿着火折子,一只手去摆弄这些,真的很不容易。 宋凝儿摆好稻草和朽木之后,舒了一口气。 抱着自己的包袱,她也不敢睡熟,只是闭着眼休息一下。明天要赶紧赶路,不然被爹爹找到人了就麻烦了。她心里盘算着,过了明天的路程,家里大概就再也寻不到她了。 但是,说是浅眠,骑了一段路的宋凝儿哪里知道自己累极了,就这样忽然就睡沉了。所以,等晨光初照,寺庙外的鸟儿都叽叽咕咕吵闹之后她才侧歪一下脑袋,吓醒了自己。宋凝儿一醒来就习惯性的叫喊,“春风,给小姐打水进来。” 打着呵欠伸懒腰,包袱掉地,看见周围破旧的环境,宋凝儿才想起自己昨晚做了什么事。一下子惊吓到自己,又心惊自己睡的那么沉,要是遇上歹人恐怕将自己交代在这里了。火堆已经成炭,她捡起包袱站起来一阵晕眩,这才发现其实已经不早了,平常早就有人伺候她吃早饭了。这样一想,肚中就开始有饿感了。 宋凝儿立刻走出寺庙,牵马出去,上马往最近的城镇走。路上,还是在一家路边摊儿吃了半碗面。老板年看她一副少年人的打扮,却吃那么少,连连劝她多吃,不要浪费,她一个劲儿摇头,实在撑不下。 中午到了城镇里,不敢久留。宋凝儿心里想要住几晚吃好睡好的,但是她又怕后有追兵,这里不安全。所以吃了午饭之后就立刻买了一些干粮,又上了路。 穿过一片树林,又到一个穷村落。很小的一个小村子,估计才三四十户人家,她怕再走下去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要露天睡觉,所以小心谨慎地问了一个老人家前面里城镇有多远。 那是个须眉泛白的老人家,背着一捆柴往家里走,见她一个人牵着马问路,多看了她两眼,这才说,“前面啊,离城镇远着呢,还有一个时辰就天黑了,小伙子你一定进不了城的,还是在我们村子留一晚吧,要说你不怕,前面的荒野地也是能将就的。” 宋凝儿想,刚才自己一连过了好几个岔路口,道理上,被人寻到的可能性不大。倒不如留在这村子过夜,好过荒山野岭啊,要是遇上豺狼可就不好了。 于是,宋凝儿就跟着老人家往村子里走,将他背上的那捆柴安置到了马上去,两人一搭一搭聊着回到了村子。一进村子,老人家就吆喝了一声,“有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