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类别:其他 作者:张觉字数:3160更新时间:19/09/09 13:53:51
三十 庾子躬是个残疾人,但是知名度很大。他家住在城西,人们称其为“城 西公府。” 三十一 王夷甫对尚书令乐广说:“名士不是很多的,所以本应当容许平子了解 他们。” 三十二 太尉王夷甫说:“郭子玄议论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不枯竭。” 三十三 太傅司马越府中名士很多,都是当代才华杰出的人。庾亮说:“见到庾 子嵩处在这些人中,精神常常旺盛。” 三十四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坐镇许昌时,用王承做记室参军,一直受到尊敬。 曾经下手谕给世子司马毗说:“大凡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东西比较肤浅,由自 己亲身体验的比较深刻。学习礼数,不如瞻仰仪型,讽诵遗言,不如亲自接 受音旨。王参军是人他的表率,你应当以他为师。”有人说:(他手谕中是 说)“王、赵、邓三位参军是人伦的表率,你应当以他们为师。”所谓王、 赵、邓三参军,即王承、赵穆、邓攸。袁宏撰写《名士传》时,在《传》中 只提到“王参军。”有人说:原先赵家还保存有这个原本。 三十五 太尉庾亮年轻时被王眉子所看重,庾公过江后,曾经赞叹王说:“托身 他的屋檐下,使人会忘掉世上有寒冷和炎热。” 三十六 谢幼舆说:“我的朋友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广博、文雅,显得美好, 董仲道奇特超群而有风度。 三十七 王导品题王夷甫说:“太尉高高地远离尘秽屹立着,好似悬壁千仞。” 三十八 太尉庾亮在洛阳时,前往问候庾。留住他说:“一些名士应当就会 来。”不久,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先后来了。相互谈论,逗留一整天。 (过江后)庾亮还清楚地记得:刘与裴才华卓越,温则清婉持平。 三十九 蔡谟在洛阳时,看见陆机、陆云兄弟住在政府辅佐人员的公署中。三间 瓦屋,陆云住东头,陆机住西头。陆云为人文弱使人怜爱,防机身高七尺多, 说起后来,声如洪钟,言辞慷慨激昂。 四十 司徒长史王濛是庾子躬的外孙,丞相王导曾经称赞子躬说:“(他)研 求名理又深又清,象一泓秋水,远远地超出在我之上。” 四十一 太尉庾亮品题庾说:“中郎是我们庾家诵谈之祖。”(按:此条原文 为“家从谈谈之许”,无法确知其义,译文姑从刘注。) 四十二 庾亮品题庾说:“中郎精神气象融和萧散,很少有能够打动他的。” 四十三 刘琨用“朗诣”两字品评车骑将军祖逖。他说:“(祖)年轻时被王敦 所赞叹。”(按:朗,高明的意思,诣,指达到较高境界而言。) 四十四 当时的人品评庾:“善于托大(指不关心日常纲务),长于自藏(指 不好表现自己的才能)。” 四十五 王平子才华超出世人之上,极少有人能被他推重佩服。每次听卫玠清谈, (听到微妙处)就赞叹不止,倾佩到了极点。 四十六 大将军王敦在写给晋元帝的奏表上说:“王舒风概正大,肯定是雅人, 胜过他的老弟王邃。臣早年最赏识他,加以提拔。中间,王夷甫和他老弟王 澄对臣说:‘你所赏识的处明(指王舒),茂弘(指王导)两人,茂弘已有 美名,与你所称述的一致;但是处明,不论是亲疏,都不知道他。我把你说 过的话谨记在心,可是却丝毫未发现他有德才,恐怕你已经后悔了吧!’臣 很有感慨地说:‘你不妨试试看。’近来已开始有人称赞处明。一般人只担 心称赏过高,不切合实际,殊不知不去赏拔人,才真是对不起现实呢!” 四十七 周伯仁在荆州失败后,回到建康,没有得到录用。丞相王导在写给别人 的信中说:“风雅之流,宏伟之器,哪可遗弃不用呢?” 四十八 一些名流想品题和尚尸黎密,却找不到适当的字眼。桓彝问周f,周f 说:“可称为‘卓朗’(即奇特而高明)。”后来桓温说:“可称为‘精神 渊著’(即精神深沉而明朗)。” 四十九 大将军王敦称赞自己的儿子说:“他的神态似乎正朝向好的一面发展。” 五十 尚书令卞壶品题叔向说:“气宇恢宏高明,好似百间大屋。”(按:“叔 向”有两说:一为春秋时晋国大夫,似不合,一为卞壶的叔父卞向,但亦无 证明。姑且存疑。) 五十一 王敦做大将军,坐镇豫章。五胡之乱,卫玠从洛阳逃向南方,投奔王敦。 彼此相见,极为高兴。整整谈论了一天。其时,谢鲲在王敦手下做长史,敦 对鲲说:“不料在永嘉年间还能听到正始之音。阿平如果健在的话,那么必 然又会倾倒备至,卒致不能自持。” 五十二 王平子在写给别人的信中,称赞自己的儿子说:“风流气概,天天向上, 足够令人开心的了。” 五十三 胡毋彦国谈论时,口吐微言,犹如锯木屑不断地散出,(真不愧是)后 进中的领袖。” 五十四 (孔坦做侍中,劝成帝不要向王导夫人行礼。)丞相王导知道后说:“(只 怪我为人太窝囊了,如果)象刁玄亮的明察秋毫,锋芒毕露;象戴若思的高 峻无比;象卞望之的峰崿耸立,无人敢近,(谁敢这样对我呢!)” 五十五 大将军王敦对王羲之说:“你是我们家的好子弟,应当不比阮裕差。” 五十六 社会上品评周f:象一座劈断的山,巍然屹立。 五十七 丞相王导邀请祖约来家谈话,从夜间一直谈到黎明还没睡。第二天早晨 有客人来,王公尚未梳洗,而且感到疲乏。客人说:“您好象夜里失眠。” 王说:“因为昨夜与祖士少共谈,竟使人忘记了疲劳。” 五十八 大将军王敦写信给王导,称赞杨朗说:“杨世彦见识、器量、风度、名 理都很好,才干也不错,对事物能作出英明的决断,可以号称国士。而且是 冀州刺史杨淮的儿子,官位迁升未免过迟,希望你能好好照顾。” 五十九 何充到王丞相那里,丞相用麈尾指着座位,让何充和他坐在一起,说: “来,来,这是你的座位。” 六十 王丞相修整杨州官署,亲自到各处察看。边走边说:“我正是在为何充 修整这里啊!”何年轻时就被丞相所看重,所以屡次发出这种赞叹。 六十一 导官拜司徒时,叹息说:“刘王乔如果过江来,任命做三公的就不仅仅 是我一人。” 六十二 王述为人沉静,成名比较迟,当时的人就说他有点傻。王导因为他是东 海太守王安期的儿子,就用他做司徒掾。在集会时,王导每次发言,大家争 相赞美。王述坐在末尾,说:“主公并不是尧舜,怎么会件件事都是对的?” 王导听后非常赞赏他的话。 六十三 社会上品评杨朗:沉着、精明,而又阅历多,有果断。司徒蔡谟说:“如 果两晋不发生祸乱,杨家位登三公的会继续不断。”谢安也说过:“杨朗是 大才。” 六十四 刘绥是刘道真的侄儿,庾子躬称赞他象玉一样光泽鲜明。因此曾被举为 “贤才灼然”科。庾公又说他:“在一千个人中能一眼望见他,在一百个人 中也能一眼看出他。” 六十五 庾亮做护军将军时,托付廷尉桓彝代为物色一位好的属吏。一年过去了, 还没有消息。后来,桓遇见徐宁并赏识他。于是推荐给庾,说:“别人所应 具备的(长处),他不一定有;别人所应没有的(缺点),他不一定没有。 真是东海与泰山之间一位清廉贤士。” 六十六 桓彝说:“褚季野(口里虽不说别人的好坏,但肚子里自有褒贬,可说 是一部)皮里阳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胸中有裁决。 六十七 何充有一次送客人往浙东,抬头偶然看见贾宁坐在后舱。便说:“这人 不死,终究会成为诸侯的上宾。”(按:“后舱”原文为“后轮”,字讹。) 六十八 杜弘治祖坟崩塌,他脸上并不显得特别悲哀。庾亮对座上的客人说:“弘 治身体衰弱已极,不可过于悲哀。”又说:“弘治哭时不可过哀。” 六十九 社会上称赞庾亮是“丰年玉”,庾翼是“荒年谷。”庾家的人说:庾亮 称庾翼是“荒年谷”,庾统是“丰年玉。”(按:“丰年玉”是太平日子的 宝物,“荒年谷”是饥荒年成老百姓迫切需要的。) 七十 社会上品评杜弘治风标鲜美,褚季野清穆寡言。 七十一 有人品评杜弘治风度鲜美,他那廉洁的名声和高尚的品德,可以谱成歌 曲来唱。 七十二 庾亮说:“(别人是乡举、郡举)王逸少是国举。”因此,庾倩后来撰 碑文说:“拔萃国举。”(意思是:在国举中是出类拔萃的。) 七十三 庾翼与信给桓温,称赞刘恢说:“道生日日夜夜忙于公务,大事小事处 理得当,使人感到舒畅。对于名理也能通达。不但可以做朋友,而且是国家 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推荐他与你共济艰难。” 七十四 王述受任为扬州刺史,手下主簿请示他应当避讳一些什么?他教导说: “我去世的祖父、父亲,名字传播全国,到处皆知(须如何避讳)。至于祖 妣、母亲等名讳,限于家内,不必传之于外。其余一概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