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一朵小姜花字数:1981更新时间:21/08/30 15:12:01
寒风萧瑟,滚在耳边的都是呼呼的丰盛,迎面的雪粒子飘到了脸上,是刺骨的凉意,不由自主的拢紧了衣裳,可还是不能御寒。
园中已经没了人气,大家都坐在堂子下围着火炉喝着小酒说着趣事,见梦唇折身过了走廊,都站起来行礼。梦唇目不斜视的走过人堆,不一会儿就到了韦姨娘的屋子,这里是以前梦静住的屋子,梦静嫁出去之后,韦姨娘就搬了过来,冬日的萧索也带来了这里,那曾经很很茂盛的蔷薇早就枯萎,孤单单的支架一片死败。短短的几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立足,然后成长,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可能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被劫匪差点被杀的时候。
站在门外,突然想起了梦静,心泛涩意,犹记得当初两人交心的时候,如果还是嫁给了姐夫,似乎日子不错,至少才去几月,她就有孕在身了。果然人的命运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屋子里传来了韦姨娘的咳嗽声,一下接一下的,似乎把房子都咳得震了几下。推开门疾步的走到了韦姨娘的床前,屋子里就她一个人,而且屋子里冷得异常,韦姨娘已经瘦去了几圈,眼下的青色非常的严重,眼中光彩都散开了,与当初她见的那个人是两样。梦唇略微的倾了身,脸色紧了一紧,满目的急切“韦姨娘,要不要我叫大夫来?”只见她抬起头看了梦唇一样,迷蒙的似乎看不清。然后不过几秒钟,她就虚弱的笑了笑“你来了。”她就这梦唇的手躺下去,口舌已经干涩,梦唇吩咐莫云去倒了一杯水来帮着她一起让韦姨娘喝了。韦姨娘咳嗽了几声,枯萎的手拉着梦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才我恍惚看见你母亲了。”
“郁姨娘?”梦唇想想她口中的母亲应该是郁姨娘把,似乎两人有一些渊源。韦姨娘点点头,抬腕手指附她手背安抚“是,你们长得极像,性格也是。刚才你走进来,我仿佛想起了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场景,我病着,予依姐姐向我走来问我虚不需要叫大夫。我能有现在的生活,也都是因为她给的。我本就是罪臣的女儿,是予依救了。”
梦唇心惊,怎么罪臣后的这样的事情也告诉她呢。韦姨娘似乎看见她眼中的担心,微微一笑。“不用担心,予依已经替我们家洗刷冤屈了。她是一个好女人,可惜与简王这对苦恋人了。”
“我想请求你一件事情”韦姨娘轻轻说道,梦唇聆她话语“您说。”
“帮我照顾好梦静,我知她性子软静,我怕她受了委屈,你一定要帮我安慰她。成亲的前一晚本有很多话要说,可是真的临了,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韦姨娘想起那晚的时候,再想起梦静出嫁,眼泪就刷刷的流了下来。“我多希望她能强硬的说不要,说不嫁。可是她顺命了,是有我这个不争气的娘,帮不了她。若我是嫡母,她也不用这般委曲求全了。”
现在梦唇也说不了什么,母亲其实都是爱子女的,骂你打你,但是事到临头只有他们分毫条件都不要的帮助着你,默默的站在你的身边。你会发现,和父母的一场缘分就是在你小时候在他们怀里的时候,其他的时间都分给了老师,朋友,同学,恋人,伴侣,孩子。然后,就是自己对孩子的缘分了。
“姨娘,也许这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梦静是喜欢姐夫了,人生在世,没有十全十美。她如果能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大房就无所畏惧了。”梦唇说出了自己看法,韦姨娘满怀了诧异而后一笑“不愧是予依的女儿,想法果然是豁达的。”
看望了韦姨娘,梦唇的心情一下就跌落了低谷,这是第一次自己在乎的一个人走了,是看着她的生命一点点的消逝,她能感觉到她的气息已经弱小。生命就如同草芥,那一天,自己也这样死去,身边再无一人陪伴。
“唇儿。”迎面而来的是梦唇,被一个小丫鬟搀扶着,脸上明显明艳动人了许多,她自然而来的望着她的肚子,她上前抓住她的手,凉凉的。“可冷?也不多穿几件。”
梦静温婉的笑了一笑,拍拍她的肩膀“无妨,倒是你,几月不见,个头长了一些。”旁边的丫鬟看着两个人都站在雪中“姨娘,外面冷还是屋里去吧,不然少爷又要说奴婢了。”梦静脸上一笑,低声的斥了那丫头一句,梦唇看着她笑容里洋溢的幸福,就知道这样的选择也许是对的。想起奄奄一息的韦姨娘,大概是在等梦静“六姊姊,去看看韦姨娘吧,她在等你。”
梦静眸光一黯点点头,扶着丫鬟的手往自己原来的屋子去了。
云锦绣鞋踏上玉阶,看着门前厚重的帘子她却挪不动步子了。正想着不若回去算了,却正好身后五姊姊笑着喊了一句,梦唇转过头,看见一袭织锦海棠裙袄的梦蓉俏生生的站在阶下,梦唇前身行礼,笑道“感觉到姊姊要来,就想一起进去呢。”
“原来是这般,那一起,母亲正好有新得的寒茶,我来试试味儿。”就这样,本来还犹豫着要不要去找母亲,居然碰到了五姊姊,这下子不说也得说了。丫鬟挑开了布帘子,头一侧就进去了,屋子里的地龙烧的很热,解开了外面的挡雪的披风。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这茶刚刚泡上,现在喝正好。快过来坐。”萧夫人身子弱,到了冬天几乎都是在屋子里不会出门的,就算在屋里子也穿了很厚重的衣服,额上也带着深色的抹额,暗香扶着出了内室,坐到了塌上。
梦蓉梦唇一一行礼,就坐在了萧夫人身侧,梦蓉说道“母亲,天气寒冷,你要多注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