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孙子兵法》的军事“地利”学说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2244更新时间:21/06/10 17:35:05
《孙子兵法》的军事“地利”学说在《地形》中提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这里所述的“地形”不能理解为现代军事术语中的“地形”概念,而是指具有现代军事地形学和军事地理学含义的一个概念。鉴于有天时地利之说,所以,我们这里将地形、地理统称为“地利”。《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特别重视“地利”,认为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所以,他主张如果不具备“地利”条件,“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由于他所处时代的限制,终究认为“城有所不攻”(《九变》),因为“攻城则力屈”(《作战》)。如果出于不得己,一定要攻,那也是兵家的下策,即“其下攻城”(《谋攻》)。孙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成为一个时代的兵家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兵车会战就需要选择有利地形,且成为夺取胜利的关键,即《六韬.犬韬.战车》所说:“车贵知地形。” 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在分析三国形成的军事条件时,指出曹魏占天时,孙吴占地利,蜀汉占人和,这是就三个政权彼此鼎立的形势、在军事上取其各自的持点而言的。曹魏有汉代基业之旧,又有汉献帝,这是多么好的天时。孙吴得地利之便,据有江东,有长江天险可恃。蜀汉则是一个以刘关张三人为核心、以五虎上将为支柱的团结集团。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是随着军事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春秋时期,由于指定地点会战,逐渐规模扩大,次数增多,武器改进等,使人们在军事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地利的重要。 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地利又被军事家认为是具有相当意义的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得天时地利者胜”。《孙子兵法》强调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即用兵必因地形而制胜,所以地形为兵之助。指挥战争的人,能“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地形》)。春秋时期,战争求得胜利,必须要“知天知地”,就是既掌握天时,又要把握“地利”。所谓”地利”,首先是对地形的掌握。《孙子兵法》分门别类地把有关地形问题加以区分。在《地形》中,将其分为通、挂、支,隘、险、远六种类型;在《九地》,又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种类型。前者属于战场的自然地理,后者属于预想战场的地理形势和包括同土以外的战略要点。我们概略(难以严格)地用现代军事术语加以区分,前者应属于军事地形学的范畴,后者应属于军事地理学的范畴。其次,地形属于自然状态,了解以后,应该如何使地形发挥有利于我的作用,《孙子兵法》对上述每一类型,均有细致的解释和处置。他在《地形》中指出:在通形地区“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在挂形地区,“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在支形地区,“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在隘形地区,“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去之,勿从也”。在远形地区,“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地形》)。 《九地》中强调:“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在支形地区,“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在隘形地区,“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去之,勿从也”。在远形地区,“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地形》)。《九地》中强调:“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一带),“晋戎马还泞而止”,因为地形不熟,使战车陷于泥泞而无法行动,不仅战败,晋惠公还被俘虏。公元前589年,齐倾公被晋军战败,在退却中,“骖絓\(挂)于木而止”,这是在迟却中不明地形,战车被丛木挂住。而不能行动,齐倾公几乎被俘。《孙子兵法》十分强调在沼泽地和对隐蔽地作战应注意之点。 指出:“绝斥泽,惟亟去无留”;”军行有险阻、演井、葭苇、山林、蘙茎(指草深林密之地)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行军》)。这是说,遇到盐碱和潮湿、沼泽地带,必须迅速通过;对于险要,特别是隐蔽的地形,必须严密搜索,这是敌人打埋伏的地方。这些原则,仍不失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的沙门索诺夫将军所率领的10万大军就是被德军全部歼灭于沼泽地带的。至于在险要和隐蔽地区遭受伏击者,在现代战史上更是层出不穷。《孙子兵法》非常重视“衢地”在战争中的作用。它对”衢地”是这样下的定义:“诸候之地三瞩,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则台交。”又说:“衢地,吾将固其结”(《九地》)。 十分明显:“衢地”的大概念,一般指的是不在本国领土之内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事先占领,就可以得到全局(天下)的利益。这个战略要点,既不属于本国,必然距离很远,兴师动众去进行攫取,并不是容易做到之事,而且必须是“先”敌而占领。孙子对攫取这样战略要点的手段也是明确而合理可行的,即所谓”合交”和”固其结”,就是运用外交手段而牢固地与属于此战略要点的国家结盟。虽然,现代人类已进入空间,卫星也广泛应用于军事,特别是航天飞机的发明,使得未来战争有在外层空间进行的可能。但归根结底,一切还是要受大地的制约:卫星和航天飞机是发自大地,它们进行侦察并加以摧毁的敌方战略要点、经济基地,都还是在大地之上。 世界各国军事院校学习的“想定”,在下决心,定计划所桐据的四个要素——敌情、我情、时间、地点,仍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孙子兵法》关于“地利”的思想对现代战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