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孙子兵法》的缺陷及其应予以扬弃的理论原则
类别:
其他
作者:
佚名字数:1984更新时间:21/06/10 17:35:05
《孙子兵法》的缺陷及其应予以扬弃的理论原则《孙子兵法》最主要的缺陷是没有区别战争的性质。它公然主张“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军争》),“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九地》)等等,是剥削阶级本性的表现。当时的兼并战争,是诸侯列国争夺土地和霸权的战争。《孙子兵法》之下指明战争性质,客观上正是掩盖这一兼并战争的本质。孙武所处的春秋时代,据史学家的统计:发生过大小战争四五百次之多。孙武稍后的孟子,将那个时代的战争总结为一句话:“春秋无义战。”
对春秋时代的战争,是否可以统称之为非正义战争呢?答复当然是否定的。春秋之际的战争中,很有一些是明显的强国侵略弱国,或阶级压迫而引起的战争。被侵略、被压迫的一方所进行的自卫和反抗,毫无疑义是正义的战争。可是在《孙子兵法》中却无反映。这是应该反映而却没有反映的,不能不认为是一大缺点。在作战问题上,《孙子兵法》中有过于机械的原则和消极的因素。例如它虽讲过“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虚实》),但又说“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军争》)。其实,如能出敌不意,则倍道兼行,风雨无阻,往往能取得意外胜利。最为显着的过于机械的原则是:“归师勿遏,围师必阙(同缺),穷寇勿迫”(《军争》)。这些原则,实际和《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提法是矛盾的。同篇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不正是否定了“归师勿遏”的原则吗?“避其锐气,击其情归”的原则,毫无疑义是绝对正确的。《谋攻》提出“十则围之”的原则。这是歼灭战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当然,“围师”就绝对不能阙。
假如在淮海战役,我军要是“网开一面”,不是等于“放虎归山”,哪能取得决定性的全歼敌人的胜利呢?我们批判“围师必阙”是机械的论点,就是因为用了个“必”字。若是在某种情况下,为了迅速结束战斗,不愿迁延时日,在某处预先设伏,诱敌突围而进行歼灭,网开一面还是可行的,有利的。至于“穷寇勿迫”的论点,这等于毛泽东同志批判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人物一样的可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55霸王”。正是对“穷寇勿迫”的最高明的批判。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孙子兵法》中含有某些形而上学的成份。例如,《孙子兵法》把自然界的运动,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看作“终而复始”、”死而复生”(《势篇》),对军事上的“奇正相生”(《势篇》)看作“如循环之无端”(《势篇》),把事物螺旋式的发展运动,看成简单的循环,这就带有循环论的色彩。又《孙子兵法》在论及敌对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上,比较注意“量”的不同和变化,较少注意“质”的不同和变化。这些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的表现。在历史观方面,《孙子兵法》是倾向唯心论的。
一是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二是轻视广大兵卒和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倡愚兵政策。《孙子兵法》固然有”视卒如婴儿”(《地形》)以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行军》)的提法,看来似乎是讲爱兵之道和重视纪律教育。但是,在进行战斗时,他却大反其初衷,而是首先提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九地》)。又提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九地》)。再如“帅与之期,登高而去其梯(《九地》)等等,可以说是极端轻视士卒的地主阶级反动思想。
这些都是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表现。固然有”视卒如婴儿”(《地形》)以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行军》)的提法,看来似乎是讲爱兵之道和重视纪律教育。但是,在进行战斗时,他却大反其初衷,而是首先提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九地》)。又提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九地》)。再如“帅与之期,登高而去其梯(《九地》)等等,可以说是极端轻视士卒的地主阶级反动思想。这些都是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表现。是2000多年前的一部兵书,它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有许多原理、原则、规律,具有普遍性的、现实的意义。现在研究它,对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仍有重大的价值。但也不能否认,一部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着作,其立场、观点是有一定的落后性、反动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孙子兵法》的大量论述是普遍规律,是用兵的精华,但在上述的一些问题上,仍存在有糟粕和不足之处。时代在前进,战争规律在发展,未来的战争有许多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去指导未来战争,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而对于《孙子兵法》以及其它军事文化历史遗产的学习,只是一种参考,一种借鉴,这是不可颠倒的主次关系,也是不可动摇的学习原则。但是,这种参考和借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参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借鉴,不然就不能深刻理解我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战术,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继续发展这种战略战术。我们应当学习《孙子兵法》,运用《孙子兵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