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类别:
其他
作者:
佚名字数:3870更新时间:21/06/17 09:44:13
丁卯。午风利。行三里郗山集。在运河东。其右即微山湖也。山以微子名。直湖中。登郗山望之。虽带水弥弥。不异望洋。郗山集旧三千余家。半殷姓。俱微子后。遭乱。邱墟十之九。问殷氏尚五百人。大半徙微山。微山流籍殆万家。田数千顷可畊。兵燹所不及也。湖最广。茫茫无畔岸。崇祯十三年旱。亦涸。郗山在集之左。弥陀寺宋康定二年建。金承安二年重修。距滕县九十里。俗传宋相吕蒙正木兰寺读书处。水际有破窑。非也。蒙正家洛阳。木兰寺在焉。唐相王播木兰寺。在扬州。齐东野人之说。不知何昉。舟人称郗山曰赤山。微山曰伊山。传声之讹如此。余按寺碑乃得之。弥陀寺后。郗山周三里。高数丈。意晋郗鉴等故居也。晚行二十里。泊微山湖西岸。地多獐。或逐之不获。夜雨。
戊辰。雨霁。十五里韩庄闸。有土堡。居人百余家。(峄县界。)
自杨庄来。土多石脉。而韩庄南尤甚。相传凿河时。沃醋于石而去之。亦艰矣。闸西又有闸。以绾微山湖者。湖西即沛县。通徐州。又西南二山据水中。北卑而南雄。总出微山下。未微其名。沙沟守备在郗山东南有城。今住韩庄催漕。左堤固冈脊。其下并旷土。十八里新闸。近闸三湾。舟人任篙不任纤。语云。三湾当一闸。又云。三浅当一闸。古人潴水。不欲概直概深也。又六里泊。
己巳。晴。六里抵居梁桥闸。闸右支河。桥曰居梁。茅舍二十余家。又六里万年庄闸。诸舟夜度。独余留。颇不怿。
庚午。江南贡舫至。启闸得行。十里丁家庙闸。旧二百余家。今数家。东直尹平山豹子谷。西直库山、高山、黑山。余未详。(峄县。)
俱征于途人之口。按石刻曰沛县杨庄闸。带管泇河丁家庙闸。初。万历三十一年。总督河道尚书刘东星。议开泇河。舍黄流。引汶、泗山水。泉源之水助运。自邳州直河口起。至夏镇李家巷。计长二百六十里。内凿陆八十二里。浚旧八十里。筑堤二十七里。建闸八。次年。李化龙继之。告竣。自韩庄来。左多支流。盖诸山之水道也。暮雨。泊。
辛未。发十里顿庄闸。七里侯先闸。四里大风口。其歌风台之支流乎。雨止风利。四里台庄闸。烟井辏集。旧二千余家。今半之。西直熊耳山。稍南车辐山、王母山。(邳州。)
熊耳之北花山、寨山、黑山。(峄县。)
壬申。晴。市上菽麦俱贵。以春三月大霜伤麦也。丰、沛、萧、砀并灾。十二里梁王闸。东八闸尽矣。梁王城。水经注秦以睢阳为砀郡。汉沛公为砀郡长。天下既定。五年为梁国。即今砀山县。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为梁王。疑即此。汉书。梁孝王筑东苑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相传蒸土为城。旧多居人。今才数家。有古井。云有室。又有庙闸在城西。平于水。圯极。不下板。南二里神王山。颇高大。麓有村聚。河西王母山连岭。其石尤峻。上为王母庙。又梁女南游蛤湖观荷。产一子。留居弥月。云过满山。岂即神王山耶。十里夹沟镇。旧河稍纡曲。崇祯周鼎直之。距镇里许。居人罢市。堤上立周尚书祠。又二十里泊。
癸酉。行直河。快甚。十里徐塘口。左有支河。十里二郎庙。二十里猫儿窝。右有支河。产鮆鱼。俗名刀鲚。价贱。二十里鱼头集。集距运河二里。顺治三年六月。南舟十有四艘。北输人参。夜泊。大雷雨。忽一舟闻神语拔桅拔桅。则大桅忽移陆。时絷一役卒忽脱。舟始覆。更不损人。亦一奇也。十里夹口。四十里麻湖店。
(宿迁。)二十里路马湖口泊。湖在运堤左。其广不下蜀山湖。
甲戌。大雾。行六里。阻舟不发。
乙亥。行四里董家口。广十余丈。居人二百余家。黄河自开封、徐、邳经口。波涛汹涌。土人方植桩。置埢埽。其腴亩直一钱。硗者以次减。盖苦于役重也。晡刻雨。出黄河。风虽逆。倒退二十里。宿迁县泊。
丙子。霁。十二里小河口。十里陆家坟。二十里白洋河。镇人数千家,西隶宿迁。东隶桃源。宋俊伯市豆三百斛。
丁丑。阴。有笼小獐二。斑文似鹿。未刻发。十五里古城。居人三百余家。有三义庙。左为观音。据高阜。二十里崔镇。居人千余家。二十里满家湾。八里野泊。
戊寅。风雾。有寒色。十二里桃源县。在南岸。其北亦数百家。四十里三岔巡检司。十五里西湖城。旧数百家。有小市。又五里东湖城。才六七十家。十里清河县。在河北。无城。儒学大成殿。覆以琉璃瓦。左即邑治。俱临河。有状元坊。嘉靖己未科丁士美立。先是黄河入古城。入毛家湾。经县后曰大清河。会淮水。过鱼沟。达安东。下云梯关入海。嘉靖初。古城口塞。南自县前合于淮。曰小清口。十里出淮河。泊通济闸南岸。
五月己卯朔。早雨。寻止。晚登陆。访韩信城。在兴福闸南。韩信母冢在城下半里。西为漂母冢。水经注。周延数百步。高十余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至下邳。盖投金增陵以报母矣。太史公谓韩信母冢。其旁可容万家。余观北土旷衍无际。奚独韩信母冢哉。晚发五里新庄闸。闸不设板。十里兴福闸。十五里清江浦。
庚辰。晴。抵户部公署前。清江浦居人数万家。夹河二十里。余登北岸。见淮河汤汤。历天妃庙后而东入海也。对望王家营。限隔天堑。晚发十里。宿板闸。
辛巳。辰刻。度板闸。宋俊伯以榷豆颇受诟。十五里淮安。四十里平河桥。为剧镇。支河通盐城。桥跨之。三十里泾河镇。十里王望镇。(宝应县。)
淮东麻麦被野。村烟相接。田家莳秧。穿堤设筒。输缗于官。犹吾乡之土见也。又二十里泊。
壬午。发五里宝应县。稍南有闸。不设板。淮扬间多柳。农贾似有熙攘之色。行六里。风泊。余思家。走宝应城南关将军祠卜焉。登文峰楼。东入般若庵。故侍郎江右李梅公(
元鼎)建。僧云。梅公于运河西作准提、普善二庵。极水石之致。盖汜水湖上也。晚发十二里泊。
癸未。雨。过槐角楼。三十里瓦店铺闸。苫舍数家。十里汜水镇。居人二百余家。诸舟泛蒲不发。
甲申。阴。发十里界首驿。(高邮州。)
亦剧镇。又十里六合镇。苫舍三十余家。农人架木悬蓬七片。设转毂车水。乘风而旋。省人牛之劳。亦创见也。西岸甓社湖。其中耿七公墩。大水不没。望丛树蔚蔚。三十五里高邮州。十里车乐镇。二十里露筋庙。庙左运河。右负邵伯河而立。俗传贞女不他宿。露坐饲蚊。至筋见而殒。按王肯堂笔麈曰。江德藻聘北道记云。自邵伯埭三十六里至鹿筋。梁先有逻此处足白鸟。故老云。有鹿过此。一夕为蚊所啮。至晓见筋。因以为名。北音谓鹿为露。故讹为露耳。酉阳杂俎云。江淮间有驿。俗呼露筋。尝有人醉止其处。一夕白鸟咕嘬。血滴露筋而死。始则讹鹿为人。既又误男为女。世事往往皆然。杂俎续集。世既罕行。卒莫为是正。故特表而出之。庙四进。俱尼僧。
(山阳县。)二十里三沟闸。十里邵伯镇。居人数万家。东北支河通庙湾。五十里扬子湾。二十里扬州钞关。非风利不及此。
乙酉。晴。度钞关。二十里扬子桥。桥以唐时名。今废。即三叉河也。恭顺侯吴维华建塔七级。昨岁落成。十五里瓜洲下闸。东有余氏园。
丙戌。阴。寻陈冰远之舟。盖隔旬矣。挈冰远渡河东三里。入瓜州城北门。度文昌桥。登南城大观楼。江山雄畅。顿豁积目。下楼左出南门。沙上架木俟警。以张革发炮。宋叶义问守镇江。列木栅为潮所漂。正此类也。因市饮。从故道阑入余氏南园。楼台虽圯。树石如故。娑罗花尤奇。余氏之富五世矣。其先贩鸡畜。有大贾奇之。借箸起家巨万。高杰之乱而园坏。今田园俱易主。东南有丹徒华氏园。不及问而还。暮雨。
丁亥。阴。过瓜州上闸。上下闸相距八里。河东江都。西仪真也。又五里泊江口。夜雨。
戊子。渡江。江中多伏桩。防寇警。于是渡者赂桨舡导之。泝郭璞而上。礁石突其首。伏其脊。尻加峭焉。从金山左之善财岩。有洲横于前。置戍舍。其下即焦山也。江广十八里。南至蒜山。东岸列炮车营房。经镇江西门桥。望西南诸山。蔚然深秀。三十里丹徒镇桥。十里月河。其西蜀山。丹徒县二十里新丰镇。
(丹阳县。)泊陆公桥。是日。雨彻夜。
己丑。雨。发十里黄泥铺。二十里丹阳县。郭外石桥四。三义庙塔七级。僧舍有倒影。铃铎飞鸟历历可数。十二里清扬铺。有莲花庵。二十里大王庄。泊。
庚寅。发十二里吕城镇桥。十八里奔牛镇桥。奔牛视吕城为雄。二十五里桐子河。十五里常州北门。环城出白家桥十里。又十二里丁家堰。十里戚家堰。泊。
辛卯。发十里横林镇桥。产蒜。三十里洛社镇。居人甚少。桥圯。十五里高桥。亦圯。西南锡山上有塔。次慧山。穹然高也。一曰九龙山。次胜果山。次青山。十五里无锡县北门。薄暮。陈冰远拉游慧山。入邹氏园。亟反。
壬辰。陈冰远来。
癸巳。泊东门外之高桥。
甲午。发二十里新安镇。二十里望亭镇。旧市廛五里。南北各跨石桥。今圯。其北存。其南居人才百卅家。二十里浒墅。泊北桥。
乙未。雨。午度榷关。二十里泊枫桥。雨止。
丙申。晴。宋俊伯荳始售。晚发十五里。泊胥门。
丁酉。发五里泊灭渡桥。
戊戌。雨。发十二里尹山桥。旧居人数十家。今废。桥旁义井。元大德十年凿。十里葛布桥。十里吴江北门。五里新桥。题重建浮玉州桥。州当是洲。御史周宗建祠废。其石坊存。自是长堤多水窦。水莹绿异常。左为庞家湖。二十里泊八尺镇。
己亥。阴。二十里平望镇。镇北五里有敌台。其东陆家荡、杨家荡。其西唐家湖也。时浙福总督佟代罢归。连舟三百。镇人辍市。遂泊。寻雨。
庚子。晴。发十里王家溪。为小市。十里集庆寺。河东隶秀水。西隶长洲。至王江泾北而止。十里王江泾。二十里嘉兴。宋俊伯贾舟至杭。
辛丑。早雨。余别俊伯易轻舟。晚抵舍。
谈迁曰。余北游倦矣。得返为幸。而修途四千里。身怯骑乘。势必舟。舟不任独。故任附。至于附。而耳目皆非我有矣。语云。飞鸟依人。人自怜之。余行能无足数。不见弃于人。虽执鞭所欣慕焉。第间关南北。而山水故迹。终茫茫也。噫。好古如余。犹未必酬一二。矧肤涉虚往者乎。在燕时。或修贽广谒。略可自润。而余不能也。别居停竟长揖出门。不更求他牍。道中蹑一敝屣。殆于决踵。余岂不忧日后耶。忧日后又不如忍目前。余归计决矣。担簦而往。亦担簦而回。箧中录本。殆千百纸。余之北游幸哉。余之北游幸哉。